8月4日晚,长春奥林匹克公园体育馆内灯火璀璨,随着全场青少年一起放飞手中的纸飞机,2025年“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在34个代表团20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掌声与欢呼中圆满落幕。
这场以“淡化名次、突出趣味”为核心理念的青春盛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们在运动中挥洒汗水、收获友谊,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脸上有笑”的姿态,书写了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生动篇章。
创新赛制:让运动回归快乐本源
大会以“淡化名次、奖牌,突出趣味性”为导向,充分考虑青少年和家长的需求及建议,改革创新体验项目设置。如新增集体操等青少年广泛参与、普及度高的项目,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体育项目;提升田径项目比重,引导学校俱乐部加强对基础大项的重视。
小学组聚焦田径、垒球、轮滑、跳绳四项基础运动,培养协调性与团队意识;初中组增设攀岩、啦啦操、武术等项目,强化挑战性与表现力;混合组创新融合足球、篮球、现代五项障碍跑等7项,打破年龄界限,以集体协作激发凝聚力。
在长春世界雕塑园,96名少年冒雨完成现代五项障碍跑,泥泞中的欢笑成为他们心中比金牌更闪亮的记忆;摩天活力城商圈的跳绳赛场,亲子家庭与市民的围观助威,让体育真正“进商圈、近生活”。不少代表团的小运动员表示,没有排名压力,我们更敢放手拼搏。
红色基因与体育精神的深度融合
大会巧妙将竞技场延伸至育人课堂。八一建军节当日,武大靖、周洋等奥运冠军带领青少年走进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武大靖动情讲述:“英雄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当以拼搏回报祖国!”少先队员孙艺宸在日记中写道:“纪念碑下的誓言,让我懂了何为‘少年强则国强’。”
吉林省孤儿学校的公益捐赠活动中,运动员们送去体育器材,更以自身成长故事激励孩子们“以运动强心智”;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的西游记主题项目观摩,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团成员穿梭在古老传说与现实运动的激情碰撞中,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夜访长春新民大街,为少年们的体育之旅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色。
“体育+”实践:城市资源赋能青春盛会
本次大会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效应,积极落实体育赛事“三进”要求。部分体验项目安排在长春世界雕塑园、摩天活力城、长春际华园体育公园等深受青少年喜爱且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举办,让广大青少年和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运动氛围,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不仅促进了文体旅商的深度融合,还提升带动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擦亮了阳光体育大会的品牌影响力。阳光集市集结吉林非遗技艺,深受孩子们喜爱。18项吉林非遗项目、11家老字号品牌与5大趣味游戏区会聚于此,为来自全国的小运动员打造了一个充满吉林风情的文化交流天地。
吉林代表团收获颇丰
我省代表团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惧挑战,拼搏进取,在诸多项目上均有收获,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的青春姿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武术体验项目中,我省代表团分获武术集体展演一等奖、太极拳展演一等奖。在跳绳项目中,我省小将赵一桐发挥出色,收获小学女子组30秒单摇跳和3分钟单摇跳两项一等奖。现代五项体验项目中,来自长春新区吉大尚德学校的初中生孙嘉骏收获了男子个人一等奖;在女子个人赛中,我省运动员李佳芮和刘奕诺分获二、三等奖;在团体赛中,由刘奕诺、李佳芮、张轶博和孙嘉骏组成的参赛队伍,凭借出色发挥获得一等奖。在排球体验项目中,我省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吉林省代表团、长春市代表团分别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吉林省体育局、长春市政府荣获“突出贡献奖” 。
当长春的夜空被手机灯海点亮,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5天的汗水与欢笑,已沉淀为少年们人生行囊中的宝贵财富。体育不仅是体魄的锤炼,更是人格的塑造。这场没有金牌的盛会,却让每一个参与者捧走了比奖杯更重的礼物——对运动的热爱,对家国的赤诚,以及对成长无限可能的信念。
来源:吉林日报
初审:李皓
复审:赵铁楠
终审:李锐 刘晓玲